在今年的兩會上工匠精神被再次提及,今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關鍵年。因此,中國電工企業既要看到挑戰更要搶抓機遇,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
傳承工匠精神 促進電工行業轉型升級
電工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生產制造中應特別注重細節、追求極致。隨著產品制造系統、產業體系、社會治理結構日趨復雜,加上人類社會正步入“誤差零容忍”時代,即使局部、微小的誤差和疏忽,也會鑄成大錯,甚至導致整個系統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工企業應該刻苦鉆研、埋頭苦干、精益求精,精心制造每一個產品,以生產工藝品的心態來精雕細刻、耐心打磨,切不可心浮氣躁、脫實就虛。
多年來,電工市場優勝劣汰,形成了一些著名品牌,然而電工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高端產品不足、超級品牌不多等問題仍然是發展瓶頸。因此,電工行業提高質量、轉型升級是必然要求。
走向質量時代 電工企業需加強創新
從電工企業內部來說,“工匠精神”所倡導的執著和專注,并不意味著墨守成規,而是強調持續推陳出新。優秀工匠永遠不會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斷根據環境的變化,在品種、款式、材料、工藝、流程等方面尋求改進。企業不光是規模大,而且產品要有核心創新能力,還要有制造能力,未來電工制造需要更多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才。讓工匠精神融入現代工業生產與管理各個環節,全過程加強質量控制和管理,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更需要從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保障激勵、社會文化滋養等方方面面入手,多管齊下,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激勵創新創造的價值導向和環境氛圍。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培育新增長動能,最根本的是在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經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此,電工企業既要發揮工匠精神,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創新,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背景下抓住機遇,獲得長遠發展。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