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熱水器行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化趨勢日益明顯,成長型品牌謀求更進一步發展,衰退型企業四處尋出路。2017年到來,對于新一年的發展前景,有人看好,有人唱衰,面對迷糊不清的局勢,熱水器企業亦免不了焦慮,甚至把焦慮轉給了經銷商,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轉型失敗。
熱水器企業把品牌焦慮轉給經銷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熱水器企業盲目要求經銷商跟隨總部進行"品牌升級"。調整產品結構、重新裝修展廳,這些本來都是常見的做法??墒牵卸嗌倨髽I認真征求過經銷商的意見,了解一下當地消費者能否接受此類產品?有多少企業能夠迅速滿足經銷商的補貨需求?有多少企業會主動提出,在當地是否有強大的競爭對手,需要總部加以政策傾斜?如果做不到這些,一味指責經銷商不配合、渠道實力跟不上,或許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二是在熱水器企業開拓空白市場的時候,夸大品牌優勢與扶持力度,"忽悠"經銷商。很多人以為經銷商是一群精明不過的商人,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大部分新經銷商對廠家來說,可能是弱勢群體。仔細分析會發現,如果該經銷商已經成功經營某個品牌,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他或許不會輕易更換廠家;如果是從批發轉型,那也許對操作品牌并無經驗,自然對廠家較多依賴。不管怎么說,一旦他們決定代理新品牌、裝修店面、打款發貨,他們就已經產生了實質的投入。除了打開銷售渠道有風險以外,他們還要面臨廠家毀約的風險。
除以上兩點外,熱水器經銷商還可能遭遇承諾不兌現、流程太復雜、內部管理官僚等等。然而,正是這些小事,讓經銷商成了夾心餅。他們一面要面對市場上激烈的競爭,一面還要顧及廠家后方關系處理,談何同心進退?如果多個終端渠道不暢通,必然會影響銷售業績大幅下滑,最終的表現就是企業"轉型失敗"。
品牌競爭時代,很多熱水器企業開始轉型做品牌。但與制造商不同的是,品牌商與經銷商有著更為緊密的利益共生體系。熱水器企業在談戰略轉型、做品牌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經銷商,能夠帶著經銷商一起轉型,做品牌才算有希望。如果只考慮自身,并將焦慮轉給經銷商,這種做法的失敗率會很大。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