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無疑是中國智能門窗元年。 “智能門窗”概念在國內門窗行業異軍突起,瞬間引爆了整個行業。同時,在近幾年傳統門窗行業面臨蕭條大轉型的困境下,智能門窗的出現如同一針強心劑,讓行業瞬間迸發出了難以想象的激情。
而隨著智能門窗概念被不斷的炒熱,市面上也涌現出了不少跟風者,智能門窗正在成長為中國門窗企業重要的細分市場。但是,這個在傳統門窗行業如火如荼的概念卻被資本普遍看冷,原因何在呢?其實,我國的智能門窗行業發展還存在著五大枷鎖的阻擾。
1.價格欠親民,仍成阻力
隨著智能門窗概念的火熱,其迅速成為了門窗行業一個重點細分市場。但受限于技術、市場等各方面因素,智能門窗產品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這便是智能門窗發展勢頭上的第一把枷鎖,套牢了智能門窗迅速發展的勢頭。
目前市面上智能門窗價格一般都比同等定位的傳統門窗價格要高至少30%。同時,與傳統門窗產品相比,智能門窗對安裝調試、售后服務的要求也更加高。由于智能門窗具備聯網設備、傳感器等高科技零部件,操作使用和售后維修也更加復雜,用戶需要更為專業的指引。其實,除了高端市場上的智能門窗產品銷售量比較可觀之外,在中低端市場上消費者依然是選購普通門窗產品為多。
2.無行業標準,各自為戰
目前的智能門窗在實現“產品+平臺”的互聯互通方面仍處于初級階段,其面臨著現有技術和市場尚未得到統一的規范和整合,不同廠商的設備互不兼容,無法聯動,難以形成規范統一的整合解決方案,這是普遍的現狀。行業尚且缺乏統一的智能標準,加上不同門窗品牌企業智能化產品的研發程度不一,而且相互競爭,更難以形成統一標準。
3.偽概念泛濫,中看不中用
智能門窗概念在2016年集中爆發,讓國內門窗市場充斥著各種智能門窗廣告,而其中大多宣傳的概念與實際產品的功能不相符,甚至有的功能根本就不存在,各種夸大的廣告宣傳語,把消費者弄的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也更無法了解到智能門窗真正的功能和用途。消費者也就只有用“坑爹”來形容使用智能門窗產品后的感受了。
這些所謂的概念無非就是為了引導消費者,說明自身生產門窗如何智能。雖概念炒作可在短期內創造較好的銷售業績,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消費者購買門窗會越來越理智。所以,長期的品牌概念炒作最終反而是弄巧成拙。另外,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不清楚目標市場、消費者的所思所想、缺乏市場比較和分析,直接導致門窗品牌難以形成和發揮應有的競爭力。
4.產品思路不同,研發能力不足
智能門窗作為智能家居大家庭中的一員,其的關鍵賣點在于智能,所以門窗企業能否受到市場認可,關鍵還在于產品智能技術上。這種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科技產品研發思維,與傳統門窗產品研發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思路之間存在巨大鴻溝,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擺正產品觀念,認識到智能門窗產品不僅是一件門窗產品,更是一件高科技互聯網產品。那么研發出來的產品或會是牛頭不對馬嘴,只能企業自嗨,無法愉悅市場。
同時,技術研發能力的欠缺也是制約著中國智能門窗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智能門窗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基本沒有可以照抄的經驗。而大部分傳統門窗企業,對高新技術的重視程度往往都是不足的,導致了研發能力也是極其薄弱,甚至基本為零。所以,如何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增強智能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成了中國門窗行業不可不面對的難題。
5.企業自身內功不足,不足以轉型
傳統門窗企業和智能門窗企業差別看似僅僅是兩個字,實則上在公司運營、文化、營銷等方便都擁有極其明顯的區別。其中,賺不賺錢和值不值錢的兩種企業觀念的碰撞,便是傳統與智能兩者的最大區別了。
傳統門窗企業的運營管理等企業活動都是圍繞著工業產品進行打造的,注重產品和盈利等短期目標。而智能門窗企業則更類似于互聯網企業,其企業戰略重心必定是要圍繞著人才和創新為基點,進行企業打造,關注重點不再是企業是否盈利,而轉變成關注企業是否更值錢,能否取得行業話語權等戰略目標。
總結:智能門窗概念的興起無疑是智能家居大浪潮之下的成果,也是我國傳統門窗尋求轉型變革的必經之路。雖然目前智能門窗的發展勢頭被一些客觀條件所限制,但其必定會成長為門窗行業新經濟增長點,引領未來消費潮流。智能門窗的變革浪潮正在洶涌而來,作為中國門窗企業的你都做好準備了嗎?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