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產業的集群性讓行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同樣也滋生了一些弊端——行業品牌具有嚴重的區域性,影響力難以擴展到全國范圍。有部分小企業、小作坊鉆市場空子,在不同區域開展生產活動,并以超低價為誘餌吸引消費者。這樣的窗簾企業確實收到了不少的消費者訂單,但是實際上最后看來,其利潤遠不如知名窗簾品牌企業,不知不覺中,他們成了搬運工,而非生產者。
窗簾行業目前仍處于未成熟的品牌推廣階段,主要體現在經銷商層面,由經銷商結合當地的消費模式開展推廣,因此十分具有區域特性。各地經銷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采取網上團購、小區推廣、與家裝公司合作等方式,而窗簾企業一般提供物料、禮品、資金,以及氣氛營造等輔助。
窗簾業界至今尚未出現全國性的權威品牌
正是這樣,窗簾業界至今尚未出現全國性的權威品牌,這個行業還沒真正形成一線品牌,都是所謂的區域性品牌,品牌出不出名跟當地經銷商密切相關。哪怕是二線企業,只要在當地找一個有思路、資源整合能力強的經銷商,就能操作成當地一線窗簾品牌。目前,中國窗簾企業開始重視起各地的市場推廣,只要新開一家店面就有相應政策去扶持,單獨成立市場運營部,從專賣店選址、裝修、開業和后期運營都有專人跟蹤,針對不同市場區域推出不同的操作模式。
雜牌、傍名牌企業擠兌市場
這邊是一二線窗簾企業積極地備戰品牌提升,另外則是雜牌、傍名牌企業擠兌市場,對于這種情況,有觀察人士說道,“雜牌一般有一個很大的生存空間,因此就有一些經銷商拿來彌補現有銷售,當然,他不會想到這樣的窗簾品牌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只是追求短期賺一把錢。”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經銷商越來越意識到做超低價,不注重品質的產品比較累,量確實做得非常大,但是利潤很低,這些老板整天忙得跟搬運工一樣。”
顯然,無論是經銷商還是窗簾企業都愈來愈認識到打造自主品牌的長遠性。做品牌需要有十分多支撐點,從根本上來說,市場上拼品牌競爭的核心是產品,脫離了產品質量及技術含量,單純講品牌是空洞的。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