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真實路況,誰才是續航王者?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長途自駕場景下的續航焦慮仍是用戶核心痛點。本文基于權威媒體實測數據、技術參數及用戶口碑,揭秘當前電動車市場中續航能力最突出的五款車型,結合冬季低溫、高速路況等真實場景表現,為消費者提供客觀參考。
TOP1 極氪001:續航達成率超100%的「反向虛標」標桿
顯示,極氪001在10小時27分鐘的綜合路況測試中,以標稱732公里續航實現實測547.8公里,達成率高達104.14%,成為全球首款“反向虛標”電動車。其核心技術在于:
- 全域800V高壓架構:支持4C超充,10分鐘補能300公里(實測數據);
- 低風阻設計:0.23Cd風阻系數優化能量損耗,高速續航衰減率較同級低15%;
- 智能能量回收系統:下坡與滑行工況下回收效率達32%,顯著延長續航。
場景適配:適合追求極致續航與補能效率的用戶,尤其長三角、珠三角等充電網絡密集區域。
TOP2 奔馳EQS:豪華品牌中的「續航天花板」
實測數據顯示,奔馳EQS以標稱849公里續航達成實測685.1公里(達成率95.15%),低溫環境下(-10℃)續航仍保持580公里。技術亮點包括:
- 111.8kWh超大電池組:配合0.20Cd全球最低風阻車身設計;
- 熱泵管理系統:冬季低溫續航損耗減少18%,優于行業均值;
- 后輪主動轉向:高速變道穩定性提升,降低因頻繁操控導致的能耗波動。
用戶痛點:售價超百萬,適合高端商務出行,但快充功率僅200kW,補能效率略遜于新勢力。
TOP3 特斯拉Model S Plaid:性能與續航的「雙料冠軍」
指出,Model S Plaid以標稱652公里續航實現實測610公里(達成率93.6%),且支持250kW超充,15分鐘補能322公里。核心優勢:
- 三電機驅動:零百加速2.1秒,同時通過碳纖維轉子降低電機發熱損耗;
- BMS電池管理系統:動態調整單體電池電壓,延長電池壽命至8年/24萬公里;
- 賽道模式:通過軟件限制電機功率輸出,續航可額外提升12%。
爭議點:無實體儀表盤設計在長途駕駛中可能增加操作分心風險。
TOP4 比亞迪漢EV 715km旗艦版:國產技術的「破局者」
測試顯示,比亞迪漢EV以標稱715公里續航達成實測658公里(達成率92%),其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貢獻顯著:
- 刀片電池密度提升30%:針刺實驗通過率100%,安全性行業領先;
- 寬溫域熱管理:-30℃至60℃環境下電池性能波動<5%;
- DiSus-C智能電控懸架:自適應調節底盤高度,高速風阻降低7%。
用戶反饋:車機系統流暢度遜于新勢力,但售后網絡覆蓋全國90%地級市,長途出行保障性強。
TOP5 小鵬G9 650km性能版:智能駕駛的「續航護航者」
實測中,小鵬G9以標稱650公里續航實現實測598公里(達成率92%),其XNGP全場景輔助駕駛系統可降低長途駕駛疲勞度:
- 雙激光雷達+Orin-X芯片:實現高速NOA自動變道超車,能耗優化8%;
- 800V碳化硅平臺:充電5分鐘續航增加210公里,兼容第三方超充樁;
- 智能場景預測:基于導航路徑預判坡度與擁堵,動態調整動力輸出。
局限性:北方極寒地區(如-20℃以下)續航衰減率約25%,需依賴充電樁密度。
實測啟示:長途續航的「三重法則」
1. 技術優先:選擇全域800V架構、低風阻設計及智能熱管理車型;
2. 場景適配:北方用戶側重低溫續航表現,南方用戶關注快充效率;
3. 補能生態:優先布局超充網絡(如特斯拉、小鵬)或兼容多協議的品牌。
行業趨勢:2025年固態電池量產在即,蔚來150kWh半固態電池包已實現實測續航突破1000公里,未來長途自駕續航焦慮或將徹底成為歷史。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