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與個性化需求崛起,全屋定制正成為家居行業的主賽道。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全屋定制市場規模已突破4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8%,折射出消費者對“空間整體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在這場由消費升級與技術革新共同驅動的變革中,家居企業若想分得市場紅利,需從產品思維轉向用戶思維,以全鏈路服務能力重構競爭壁壘。
一、需求迭代:從“單品”到“空間”的消費邏輯重構
當代消費者對家居的需求已超越功能屬性,演變為對生活方式的主張。艾瑞咨詢調研顯示,76.3%的80/90后群體將家居環境視為“個人品味象征”,他們不再滿足于單品搭配,而是追求風格統一、動線合理、智能集成的居住空間。這種需求轉變倒逼企業從“生產驅動”轉向“需求驅動”——歐派家居通過“星之家”全屋定制服務,將設計環節前置到房屋裝修階段,實現硬裝與軟裝的無縫銜接;索菲亞則推出“整家定制”戰略,將衣柜、櫥柜、木門等品類納入同一設計體系,解決消費者“東拼西湊”的痛點。
二、技術賦能:數字化工具重塑產業效率
全屋定制的核心在于“個性化”與“規模化”的平衡,而數字技術正在打破這一矛盾。尚品宅配依托AI云設計平臺,可將戶型掃描數據自動轉化為3D設計方案,將傳統需要3天的設計周期壓縮至4小時;三維家開發的“3D云設計+CRM”系統,讓門店導購可實時調取客戶偏好數據,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更值得關注的是,工業4.0技術在制造端的應用:通過柔性生產線和智能排產系統,志邦家居將多批次、小訂單的定制產品生產成本降低23%,交付周期縮短至15天以內。
三、生態整合:構建“產品+服務+場景”閉環
全屋定制絕非簡單的產品堆砌,而是需要構建涵蓋設計、生產、安裝、售后的完整生態。金牌廚柜與家裝公司合作推出“裝修+定制”套餐,將設計費、施工費與產品費用打包,消費者可“一站式”解決裝修需求;我樂家居則與華為鴻蒙系統合作,在定制柜體中嵌入智能感應模塊,實現燈光、溫濕度與柜體功能的聯動。這種生態化布局不僅提升客單價,更通過服務延伸增強用戶粘性——數據顯示,生態型企業的客戶復購率比傳統企業高出40%。
四、綠色轉型:ESG理念下的材料革命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環保性能已成為消費者選擇定制家居的重要考量。大自然地板推出“零醛添加”的實木復合板,通過CARB-NAF無醛豁免認證;頂固集創采用可回收鋁材與食品級PP膜,讓定制柜體兼具環保性與耐用性。部分企業更進一步,將舊家具回收納入服務體系:歐派建立“回收-拆解-再生”循環鏈,消費者可憑舊柜體折價換新,既降低資源浪費,又提升品牌口碑。
五、渠道進化:全域營銷激活增量市場
直播電商與私域流量正在重塑家居消費路徑。顧家家居通過“總裁直播夜”活動,單場帶貨破2億元;慕思股份構建“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社群裂變”的OMO模式,使門店轉化率提升60%。在下沉市場,尚品宅配推出“設計島”快閃店,將3D設計終端直接部署到縣級市場,讓小鎮消費者也能享受一線城市的設計服務。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正在打破區域市場邊界。
結語: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重構
全屋定制的本質,是家居產業從“產品提供”向“生活提案”的進化。面對萬億級市場藍海,企業需構建“數據驅動設計、柔性支撐生產、生態創造價值”的閉環能力。當個性化需求與數字化工具相遇,當綠色理念與智能技術融合,家居行業的下一輪競爭,終將回歸到對用戶價值的深度挖掘——誰能真正理解“家”的多元可能,誰就能在這場定制化浪潮中立于潮頭。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